查看原文
其他

三代人的爱,告诉我们爱是通向自己内心深处的道路

2017-11-19 外滩教育

看点  “爱”是人类永恒的话题。不同年纪、不同价值观的人对爱的理解和选择各不相同。张艾嘉导演在近期上映的电影《相爱相亲》中,以三代女性的视角,探索关于爱的理解和选择。同时,她们也以各自的人生故事诠释了这样一个观点:爱并不仅仅指向的是他人,爱还意味着通向自己心灵深处的道路。


文丨学院君  编辑丨黄晔


真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——这是看完张艾嘉执导的《相爱相亲》后,我最大的感受。


这可能和人生的阶段有关,30多岁,结婚好几年,孩子在长大,很难不对片中那些家庭的、爱情的、亲情的冲突感同身受。


或许受制于文艺片的定位,院线的排片屈指可数。但看过《相爱相亲》的人就会知道,这是一堂深刻的爱的教育课,它不应该是哪一代或某一类人的专属品,而值得每个对“爱”这一议题感兴趣的人,抓紧时间,走进影院,去看一看。


(《相爱相亲》获今年金马奖七项提名,豆瓣评分8.6)


三代人的爱与执念


张艾嘉曾经说,“不管你在哪个年纪,你对爱的一种看法都是学问。”


大半辈子,她执导、编剧过的一系列电影,一直在解释什么是“爱”。这次的《相爱相亲》,英文名干脆定成了Love Education。


这部电影,首先是非常完整的。同样是讲“爱”,前几年,有一部同样出自台湾导演之手的电影——《Love》,讲述了生活在北京和台北4对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,是把几个故事拼在一起,让观众自己去理解,但《相爱相亲》不这样,它选择润物无声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:


母亲逝世,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觉得应该让父母合葬,多年前离世的父亲早已被送回老家安葬,老家尚有发妻。岳慧英找原配商量迁坟,遭到强烈反对,双方僵持不下,加上女儿叛逆、丈夫不理解,生活状况百出,踩在更年期的当口,这个女人如何寻找出路?……


由此可见,张艾嘉是有野心的,她要用2个小时,横跨三代,讲述三个女人对“爱”的探寻、求证。


第一个女人,是姥姥。这是全片最有冲突感的角色,演员的表演也最克制而动人。姥姥当年出嫁,才一年,村里闹饥荒,男人就进城打工,再也没回,但她还是为男人尽孝,守着祖屋,等了男人一辈子。



当所谓的“外孙女”一次次对她说,“外公根本就不爱你,他只是把你当亲人”,用现代的、年轻人的价值观、爱情观、婚姻观去教训她的时候,她拿出当年男人每个月都给她寄的家书和家用,说男人有一个月给自己多寄了5块钱,让自己添一件棉袄……


不管后辈怎么劝,怎么为她不值,她心底认定的那份永恒的“承诺”,丝毫没有改变。今天的人可能很难理解,但如果我们跑到县城,下了农村,就会发现,像这种为一个人守寡守了一辈子的女人,太多了,她们认为,这非常正常,因为“我生是岳家的人,死是岳家的鬼”。




第二个女人,是张艾嘉饰演的妈妈,一个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师,面临父母双双老去,孩子进入适婚年龄,与丈夫感情减淡,陷入了巨大的焦虑,某种意义上来说,就是更年期,最后表现出来的,就是患得患失,整天一股无名火,动不动就掉眼泪。



所以,她要抓紧时间,抓紧时间尽孝——把爸妈合葬,哪怕要伤害年老的姥姥;抓紧时间管教——女儿、老公等所有人,都必须听我的,因为“我有我的规矩”。



第三个女人,是女儿,她不算特别,因为她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甚至于我们自己——有一份不错的职业,有很多活泼的朋友,有相爱的伴侣。


她看上去总是潇洒、自由,受不了妈妈的管教,就收拾行李出走,还跟妈妈对着干,跑回乡下和姥姥住。



但本质上,她也在经历与上一代乃至上上一代人相同的关于“爱”的混沌——心怀歌手梦的男友,不可能留在自己的城市,她偷出户口本,准备和男友结婚,这个时候,她父母甚至都不知道她有男友……


三代女人,三种文化,三种执念,但都发自内心深处近乎本能般的爱。



三代人的自我和解


但影片不止于“执念”,而是更进一步,帮三代人实现了两个词——和解、放手。


这两个词说起来很轻松,但在今天这个社会里,却是最难做到的事情,不管是职场还是家庭,生意还是爱情,大多数人的时间和精力,都花在了较劲上,扯皮上。和解?放手?谁愿意?


但《相爱相亲》里的三代人做到了,虽然过程极其痛苦。


首先,看姥姥。


对于在农村长大的70后、80后们来说,迁坟、合葬的习俗,应该并不陌生,挖出来,再大的棺材木也烂了,只剩一堆白骨,捡到小棺材里,抬走,再下葬,不复杂,也很正常。但要在这件事情上做到“和解”与“放手”,可太难了,因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里最欠缺的。


而姥姥就是那个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一点点变老的人,她那么本分,从不倾诉,最后被逼急了,上电视台,也是自顾自地表达,管你们观众听不听,管你们节目录不录,我就要说出我认的那个理。


但她是个老旧的、不近人情的、跟现代社会脱节的人么?也不是,这正是她身上最具冲突点的地方。片中,外孙女躺在旁边,问她,“我跟他私奔了好不好?”她想都没想,就笑着说,“好。”



是的,她有自己的坚守,但她也看得懂年轻人的世界,她知道,你认定的爱是这样,那你就应该这样去做。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层观念上的开放,她在最后,也放下了守了一辈子的所谓的“承诺”,与自己达成了和解。


(外孙女用电脑合成了姥姥和外公老年的合照,可照片被大雨淋湿了)


再来,看妈妈。


这是一个限于巨大焦虑的女人,看着她,你都会替她累,但张艾嘉就是要告诉年轻人,请不要因为你妈妈的唠里唠叨、不近人情、固执专横,而那么介意。


当女儿问爸爸,“我妈就是这样的人吗?”抱怨妈妈的控制欲那么强,什么事情都要顺着她的想法来,爸爸的回答说到了我的心里,“她其实是害怕。”


因为太害怕了,表现出来的,反而是特别凶,或者故作不在乎。其实,她是把爱藏在了心里,其实,她只是看上去很坚强。


最后,她与自己的和解,也正是得益于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伴侣。人到中年,有一个人一直陪你慢慢变老,这是一种幸运。


片中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。第一个是,为了祝福老婆最后一个教师节,这个男人写了一张卡片,却迟迟送不出去,当然最后还是被发现了,这是老夫老妻之间的尴尬和温情。



第二个是,这个男人买了一辆新车,因为当年,他们曾约定,退休了就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。两个人驾着车,迎着夕阳开在大马路上,耳边是《花房姑娘》——他们当年就是听着这首歌,许下了这个约定。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个女人松开了眉头。


她放手了,她意识到,不必为了一个执念,去跟姥姥对着干,她意识到,人到最后最重要的是学会和自己和解,爱其实一直都在,只是我们忘记了。


最后,看女儿。


如果说这部电影,一定要说一个特定受众的话,那就是像这个女孩一样,25岁到35岁之间的人,就像我们身边的人,非常开放,向往自由,喜欢什么就去追求什么,我爱谁,我就要嫁个谁,就要一辈子和谁在一起,简单粗暴,所以有了“偷户口本瞒着爸妈结婚”这一出,但到最后,男友决心去北京时,她是怎么回答的?


“我一定不会等你的。”



短短一句话,其实点破了一些东西。


其一,我们这一代人,有自己的爱,更有自己的怕。很多时候,我们所谓的“爱”其实非常表面,我们所谓的勇敢、坚定、认知,可能根本不如我们的妈妈、我们的姥姥那一代,只是我们的生活太热闹了,每天喝喝酒、唱唱歌,掩盖了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,我们不去想,我们害怕,所以我们偷偷藏着。


其二,剧本上,这句台词原本是“我会等你”,但张艾嘉最后还是改成了“不会等你”。这个改动,特别妙。因为这个女孩,不会因为被姥姥、妈妈感动得不行,就说,“好!我要像你们一样,爱就是要厮守一辈子!”不会。


但是她开始看清了自己在怕什么,想追求什么。她放手了——你有你的追求,我也有我的追求,我为什么要等你?各走各的,有缘再见。


三个女人的放手,都有一个契机,这个契机提醒了她们:“爱”是本能,我们会害怕失去爱,会想要捍卫爱,慢慢的就变得自私,慢慢的就把身边的人都变成敌人,但“亲”需要练习,只有我们试着把自己的执念放一放,考虑一下对方在乎的,我们才能和对方走得越来越近。


“好像也没那么可怕”


回顾整部电影,有一个镜头让我至今难忘——女孩的男友,在乡下陪姥姥,躺到了姥姥放在厅里为自己百年之后准备的棺材,急喘气、啜泣地说,“好像也没那么可怕。”



我想,这句话是张艾嘉最想告诉我们的,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、焦虑的事情,就像摆在客厅里那个为自己准备的棺材一样,阴森、绝望,但如果我们不走进它,直视它,我们就永远无法走出这个阴霾。


只有当你躺进“棺材”里,真正感受一下,你才能发现,没什么好怕的。不是“棺材”变得不可怕了,而是你放下自己了。


本文转自公众号  少年商学院 (ID:youthmba)


相关阅读





外滩教育联合

美国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队教练

卡耐基梅隆大学数学系罗博深教授,

面向7-10年级学生,

精心录制

《罗博深AMC10精讲课》

25道精心设计的题目

使任何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挑战

由易到难,逐题精讲

探寻“知名度最高”的美国数学竞赛!


点击下图

立即购买



点击阅读原文,进外滩教育微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